业务范围

古代志怪传奇故事: 义猫、书房鬼、受罚
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5:05    点击次数:54

杭州有户姓金的人家,本是名门望族,几乎每代都会出几位名人。这金家有一位老翁,救死扶伤,体恤生灵,为人真诚,助人为乐,人人都很敬重他。奈何他命运不济,人过中年,家中穷困潦倒。

夏天,金老翁在院子里纳凉,有只饿猫倒在他身边,眼看就要死去。金老翁看到了,心中不忍,于是起身找了点吃的喂给这只猫。

从此这猫就不去别处了,整天围在老翁身边恋恋不舍。金老翁每餐饭都给它一些荤腥,就算外出,也一定叮嘱家里人尽心关照饲养,于是猫变得渐渐肥硕健壮,能捕捉老鼠,家中粮食没有一点损耗。

这一年杭州一带发生了秋涝,颗粒无收。金老翁家里缺粮少米,借贷无门,值钱的东西也典当一空。老翁抓破了头皮,也想不出任何办法,只能穿着破衫暗自落泪。

那只猫更是弄不到一口吃的,总在金老翁身边嗷嗷乱叫。金老翁的小女儿责骂道:“人都没东西吃,你还想吃啊?主人穷困到这个地步,心烦意乱,你不念平日对你的养育之恩想着如何报答,反而嗷嗷乱叫惹人心烦啊?”

猫轻声叫了一下,像是回应,接下来猛然一跳,登上屋顶跑走了。大家都觉得好奇怪,金老翁也收住哭声,笑了起来。

没过多久,那猫叼着一样东西,丢进金老翁怀里。金老翁一看,是一件妇女用过的旧头箍,上面缀着二十多颗东珠。这些东珠个个明亮溜圆,大如芡实,价值千金。

老翁大惊失色,又喜又怕,说:“猫虽然通灵,但这是偷来的东西啊,不但损坏我的品行,而且恐怕丢东西的人家,冤枉家中的婢女仆人偷盗,性命攸关会闹出人命啊,这可怎么办呢?”

金老翁的妻子和女儿说:“你说的虽然有道理,但这东西就像井边的李子,怎么会没有主人?清廉的读书人看到井边的李子,也会拿起来吃,因为饥不择食啊。况且这东西自己来的,一定是上天的神灵同情你,才借助那只猫来接济你,哪里就是猫自己偷来的?现在别管那么多,暂时先典当了,换点钱度过难关,另外暗中寻访失主,然后明白告诉对方事情经过,把当票还给他,这样似乎也没什么不妥。”金老翁无可奈何,只好就这样办了。

第二年到处查访,没有发现有人家丢失过这种头箍。有人说:“这是大户人家殉葬之物,年岁久远坟墓崩塌,棺材损坏,被猫叼了来。”有的说:“是有心机的妇人,家里有败家子,把这东西藏在家里的墙壁或者窗框里,为子女留点财物。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人,得急病死了,被猫找到了,没有关系的。”众说纷纭,但大概的意思,都认为是神灵和上天奖赏金老翁行善积德。

金老翁听大家说了这些道理,于是就把头箍赎回来,卖了钱,于是就发达起来了。子孙开始发迹,代代都遵守祖训,爱护畜养猫咪,食物一定会给荤腥。金家后代里有人做官做到御史,衙署里有几十只猫,进出总是跟随着,还专门派人饲养猫,至今还是如此。

芗(作者)听说这件事,感叹道:人活在世上,钱财能缺少吗?不但吃饭穿衣要钱,养活自己,就算孝敬父母,人情往来,也要依靠钱财。甚至做官也可以靠钱来买,犯法用钱赎罪。用钱财接济他人,仁义的名声马上就有了,把钱财施舍他人,就能传为美谈。信不信呢?

金圣叹说:“名声就是靠银子得来的,没有其他的途径。”这只猫是怎么知道的呢,也用钱财来报恩,而且因此得到金家人的庇护,这不是很奇怪吗!

(出自《夜雨秋灯录》)

书房鬼

户部尚书曹竹虚说给我(作者)听的一个故事:他的一位族兄从歙县到扬州去,途经朋友家。当时正值盛夏,气候炎热,曹兄的朋友请他到书房坐坐。

书房宽敞凉爽。晚上,曹兄想要住在书房里,朋友说:“这间书房有鬼魅,夜间不能住。”可是这位曹兄坚持要睡书房。朋友无奈只好答应了。

到了半夜,有个东西从门缝中蠕动着进来了,薄得像一张厚纸片儿。进来后,这个怪物渐渐展开变成人的形状,原来是一个女子。

曹兄一点儿也不害怕。女子忽然披头散发吐出很长的舌头,作出一副吊死鬼的样子。曹兄笑着说:“头发还是头发,只是稍微乱了点儿;舌头还是舌头,只是稍微长了点儿。这有什么值得害怕!”

女子忽然把自己的头颅摘下来放到了书案上。曹兄又笑着说:“有脑袋尚且不足以惧怕,何况是无头呢!”鬼魅技穷,突然消失不见了。

曹兄由扬州返回时,又住进了这间书房。半夜时,门缝里又有东西蠕动着进来。怪物才一露头,曹兄就唾了一口道:“又是这个让人扫兴的东西!”怪物竟然没有再进来。

这与嵇中散的故事相类似。虎不吃醉汉,因为醉汉不知道害怕。大体上是因为害怕就会心乱,心乱就会神散,神一散鬼魅就可能趁机而入。不害怕就会心定,心定就神志集中,神志集中邪恶就侵犯不了。所以记载嵇康故事的人,说嵇康“神志清朗,鬼惭愧地离去了”。

(出自《阅微草堂笔记》)

受罚

董曲江说:默庵先生担任漕运总督时,官署里有土神、马神两座祠堂,而只是土神有配偶。他的小儿子倚仗自己有才能而气盛骄傲,说土神是满脸胡子的老头,不该有漂亮的妻子;马神年轻,做他的配偶倒正合适。

于是就把土神妻子的偶像移到了马神祠里。不一会儿他的小儿子昏倒不省人事。默庵先生知道了这件事,亲自祷告,把土神妻子的偶像又搬了回来,他的小儿子这才苏醒过来。

又听说河间学署中的土神也配有女子偶像,有位训导官说学署是学习的地方,不可塑有女人像,于是另建了一座小祠堂,把女子偶像迁了过去。土神依附在他年幼的孙子身上说:“你的理由虽然正当,实际上怀着私心,你只是打算扩充你的住宅罢了,我不服你。”

训导正侃侃大谈古礼,突然被土神说中了心思,非常害怕,一直到任期结束,也没敢住在学署。这两件事差不多。

有人说:“训导迁女像还按着一定的礼节,而董家少年亵渎神灵太过分了,受罚应当更重一些。”

我认为董家少年只不过是年轻狂妄,训导却是骨子里藏着私心,要为自己谋利;表面上却讲出一套公理,叫人说不出什么来。如果土神不揭露出他的真正用意,人们还会以为他能够整肃祀典呢。《春秋》的大旨着重揭露人的用心,凡事苛求动机,由此看,训导受罚应当重于董少爷。

(出自《阅微草堂笔记》)



上一篇:民间故事: 龙城的来历
下一篇:异性暧昧,谁先认真,谁就输了